top of page

我们的社交媒体

  • YouTube Social  Icon
  • QQ图片20190302213724
  • Facebook Social Icon
  • QQ图片20190302213855
Vandaveli.png
Image_20240605103349.png

我们的合作伙伴

2.png

文章来源: 秦朔


· 这是第4501篇原创首发文章 字数 4k+·


· 欧家锦 | 文 关注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


上海遗憾地错过了这一年度的美好春天,而全球奢侈品行业,也因为上海错过了一个销售的黄金季节。上海,对于全球奢侈品行业到底有多重要?


谈上海之前,先来看看奢侈品在中国的消费数据。


据全球第一大奢侈品集团LVMH2021财报显示:全年销售额为642亿欧元,较2020年增长44%;较2019年(新冠疫情前)增长20%。按照地区分,业绩最好的是亚太市场(占比35%,不含日本),而中国是最大推动力。


谈到中国市场,集团主席兼董事长Bernard Arnault表示:“我们在2021年发现,尽管中国客户无法出国旅游,但他们从LVMH购买的商品比2019年更多。虽然国际旅行短期内不会恢复,这一趋势将持续下去,但重要的是,我们如何保持与中国客户的密切联系?我们如何确保为他们提供最好、最有创意的产品?”



全球第二大奢侈品集团Kering发布的2021年业绩报告显示,销售额达到176.45亿欧元,较2020年增长34.7%。按地区分,业绩最好的是亚太市场,占整个集团43.9%的份额。其中,中国推动了亚太地区(除日本外)的销售额达到了66.95亿欧元,比上一年度增长34.6%。据消息人士透露,该集团旗下第一品牌Gucci在中国内地的销售业绩比新冠疫情前增长了两倍。


全球第三大奢侈品集团Richemont在2021年4-12月的营业收入达145.65亿欧元,较2020年增长51%;较2019年增长26%。其中,亚太市场(除日本外)销售额为59.17亿欧元,同比增长38%;较2019年增长42%。而这当中,中国依然是亚太市场最大的贡献者。


作为位列奢侈品行业顶端的“第一品牌”,Hermès发布的2021年度业绩报告显示,按固定汇率计算,营业收入89.82亿欧元,较2020年增长42%。按地区来看,除了法国,所有地区的收入都超过了疫情前水平,其中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和美洲市场表现最为强劲,亚太地区(不含日本)销售额达42.51亿欧元,占比全球的47.3%,同比增长45.8%。


除了以上集中于服饰鞋包、香水化妆品、珠宝以及葡萄酒与烈酒的品牌数据,我们再来看看腕表及豪车在中国市场的表现。


2022年1月,瑞士腕表至中国内地的出口额虽然呈现同比下滑,但依然占到瑞表全球出口额的13%,居全球第二,略低于美国市场的14.8%;而此前一个月的数据,两地市场的占比分别为12.1%与14.5%。中国内地市场依然在稳步增长。


根据2021年全年的瑞士腕表出口数据,全球腕表市场的新格局基本已经形成,美国和中国内地以强劲的本土消费成为全球数一数二的瑞表市场,而即便一直未能从疫情中完全恢复的中国香港,也恢复至全球第三大瑞表出口市场的地位。由此可见,中国无疑是瑞表出口的最关键市场,没有之一。


作为全球超豪华轿车第一品牌,Rolls-Royce(劳斯莱斯)在2021年取得了品牌创立117年以来的最佳年度业绩表现。其2021年度销售数据显示,全球共计交付5586辆新车,同比2020年增长49%。其中,大中华区和北美市场销量均占全球销量的30%,并列第一;作为豪车界的中坚品牌,Porsche(保时捷)2021年在全球市场累计销售出新车30.2万辆,同比增长11%。其中,中国市场累计交付9.6万辆(比上一年度增长8%),占比全球的31.7%。中国已经连续7年成为Porsche全球最大单一市场。


与以上势如破竹的2021年度数据相比较,疫情之前的2019年,奢侈品在中国的消费数据又是怎样的?


麦肯锡在针对中国奢侈品消费者的调查研究《中国奢侈品报告2019》开篇写到:“得中国者得奢侈品天下。”2018年,中国人在境内外的奢侈品消费额达到7700亿元人民币,占到全球奢侈品消费总额的三分之一。到2025年,奢侈品消费总额有望增至1.2万亿元人民币。2012年至2018年间,全球奢侈品市场超过一半的增幅来自于中国。展望未来,预计至2025年,这个比例将达到65%。


而新冠疫情突发之后,得益于政府的有效管控,中国市场成为全球奢侈品行业在2020年度唯一取得逆势增长的主要消费市场。贝恩公司与天猫奢品联合发布的《2020年中国奢侈品市场:势不可挡》报告显示:疫情对全球经济和社交场景产生了很大影响,导致2020年全球奢侈品市场萎缩23%,但中国内地的市场份额几乎翻了一番,从去年的(全球占比)约11%增长到2020年的20%。中国内地有望在2025年之际,占据全球奢侈品市场的最大份额。“四大引擎”支撑了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在后疫情时期的回暖,分别是:消费回流、新世代消费者崛起、数字化发展以及海南离岛免税购物。

ree

中国在全球奢侈品市场傲视群雄,上海功不可没。


上海就是中国奢侈品市场的中心,没有之一。2021年8月底,“新一线城市研究所”调取了全国337个城市中近5000个商圈数据,并统计了70多个奢侈品牌全国门店的落点,对商圈的高端品牌进驻情况进行了盘点,最终选出了全国76个最受奢侈品牌欢迎的商圈。其中,上海(8个)和北京(6个)的奢侈品商圈数量分别位居前两位。


“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在报告中表示,上海奢侈品商圈版图已经呈现出“多点分布格局”,而这是高端商场逐渐从城市中心向外圈扩张的结果。在上海的8个奢侈品商圈中,有6个位于浦西,另有2个在浦东。


除了市内拥有最多数量的高档商圈之外,上海的奢侈品商圈内还集中了大量的外资高端与设计师品牌,许多顶尖品牌甚至在其中布局了多家门店。与此同时,上海也是外资品牌入华开设首店的首选城市。


根据德勤与国内奢侈品电商平台Secoo寺库联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从消费规模上看,北京与上海仍是中国奢侈品消费的绝对主力,合计占比超过18.1%(北京略高于上海)。奢侈品牌由于其考虑运营成本、投资回报等方面,主要在发达城市覆盖。对于是否进入下沉市场,奢侈品牌持保守的态度。从顶级奢侈品牌门店在全国各城市的分布情况来看,上海排名第一,顶奢品牌门店数量在200~300家;北京排名第二,顶奢品牌门店数量在100~200家;其余城市门店数量均小于100家。


超强的消费实力,多元的消费心态,开放的市场环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外品牌大量汇聚于此,也让上海成为时尚和奢侈品行业从业者的集散地。几乎所有的奢侈品牌在中国的办公地,都在上海。


而这些奢侈品牌,也纷纷将其全球最高级别的旗舰店陆续开在了上海——2005年,Patek Philippe(百达翡丽)专门店落户上海外滩18号(后迁至现址“源邸”)。

ree

这是它继原产地日内瓦、“国际时尚之都”巴黎之后的全球第3家门店。作为“手表中的蓝血贵族”,稳居“世界十大名表之首”的它以实际行动预告了中国奢侈品市场的光明未来;


2009年,Chanel宣布其全球最雅致的精品店在上海半岛酒店揭幕。所有的设计灵感均来自于位于巴黎康朋街31号总店楼上的香奈儿女士寓所,将丰富的高端新颖装饰建材融入设计,为客人带来无比舒适优雅的“寓所”体验;


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前夕,LV在上海双店齐开——淮海旗舰店(位于力宝广场)与浦东旗舰店(位于上海国金中心商场),“同日同城双店齐开”(且还是最高级别的旗舰店)的局面,在其150多年的品牌发展中史无前例;


2013年,瑞士高级制表品牌Blancpain(宝珀)在上海新天地揭幕其全球规模最大的旗舰店。二层的休闲会所将高级制表与美酒美食的创作理念融会贯通,旨在让客人于静谧舒适的氛围中用舌尖感受源自瑞士的贵族风范,体验创作的激情和生活的美好;


2014年,Hermès Maison在上海淮海中路揭幕。这是继法国巴黎、美国纽约、日本东京及韩国首尔之后,全球第5座“爱马仕之家”。宽敞的空间与柔和的光线营造出温馨舒适的氛围,完美呈现了品牌旗下丰富多样的近20大产品部类;


2021年,Balenciaga全球首家新零售概念店、Burberry全球第二家旗舰店(总部伦敦之外)依次落地上海……


上海,当之无愧为全球奢侈品行业最受追捧的(中国)城市。

ree

进入三月底后,作为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的“心脏”,因疫情而静态管理的上海给全球及全国奢侈品消费都带来了巨大震荡。


4月21日,Gucci母公司Kering发布了2022年第一季度的业绩报告。Gucci的表现明显逊色于同期的LVMH(该集团从不单独发布单个品牌的业绩)和Hermès。Kering将“上海疫情封控”列为一个重大的不利因素,称北美和西欧地区的客户购买力强劲,中国的基本面很好,但上海封控造成“极度困难”(extremely difficult)。


“极度困难”的原因在于上海是奢侈品从欧美运至中国内地的中转站——大多数的奢侈品牌都是如此,例如Chanel、Rolex等,先从欧美运到上海,再从上海发往全国各个城市。仓库只有一个,位于上海外高桥保税区。


在上海封控的大形势下,必须是白名单上的公司(得经过申请并批准才能入围)才能复工,但几乎所有的仓库都被封控了,“从3月底到现在(5月初),供应链几乎断掉,一点货物都发不出来,影响非常大。”一位瑞士腕表品牌中国区CEO如此回复。


一旦上海没有货品发出,全国各城门店唯有靠仅有的库存货品维持运营。法国某高级时装品牌的苏州店长透露,“因上海无法发货过来,我们只能继续售卖库存货品。但因为上海疫情外溢也影响到了苏州,门店所在的比斯特苏州购物村也整体关闭将近一个月了。全体员工居家隔离,坐等复工。”


成都亨得利(钟表销售商)也因为收不到新货品而靠库存商品维持着,“成都也受到疫情的影响,尽管控制到位,但街上行人还是很少,生意也受到了影响。”负责人张先生说道。


疫情封控不但阻断了供应链,也影响了消费。奢侈品行业资深人士小白指出,“上海的奢侈品消费毕竟占了中国市场比较大的份额,上海本地消费者足不出户,奢侈品牌门店也被封控,本地消费市场瞬间跌至冰点。”


但奢侈品牌的上海员工们仍不能“躺平”。在2020年新冠疫情初发时,很多品牌还可通过电商、直播等方式在线上达成一些销售,而上海此时物流几乎中断,无法给客人快递货品(且货品也不多了),自然也无法促成销售。为数不多能做的事,要么在线上跟客户保持联系,维系感情;要么在线上推进一部分工作,但总体而言进度缓慢,而与线下有关的活动则全部都被打上了未知号。


从欧美过来的奢侈品难道不能改发至广州、宁波等其它港口吗?理论上是可以的,但在实际中却面临着种种困境。在多地疫情反弹的局势之下,所有的沟通与审批周期都被无限期拉长,成本将大幅上涨,且检验、仓管、物流等等未必能匹配得上。面对着种种未知,若你来做决策,你是愿意改签?还是继续等待上海解封?


对于应时的服饰来说,春夏系列的销售业绩注定要断崖式下降了。错过了春天,唯有寄希望于秋冬季。所有业内人士都明白,奢侈品在中国的第二季度财报注定惨不忍睹。

ree

2021年11月,在国际品牌纷纷看好中国在全球疫情下发挥经济复苏带头作用的背景下,LVMH、Kering、Richemont全球三大奢侈品集团巨头首次齐聚第4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简称“进博会”)。


据官方信息显示,进博会由主席亲自谋划、亲自提出、亲自部署、亲自推动,是中国着眼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


鉴于上海的疫情防控,(2022)第5届进博会消费品展区时尚潮流及珠宝板块推介会于4月28日在线上举办。会上透露,本届进博会企业商业展总签约面积已超过规划面积的70%,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超过240家。其中,消费品展区时尚潮流及珠宝板块规划面积3万平米,参展品类包括服装服饰、鞋履、箱包、珠宝、艺术品等中高端消费类展品,已签约展商包括Richemont、Dolce&Gabbana、Burberry等众多奢侈品牌。


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总裁助理宋尚哲在致辞中表示,“对用好进博会的大平台,参与各方的态度是积极踊跃的。而对于国际企业和国际商品而言,中国市场的规模巨大、潜力巨大,将为时尚潮流、珠宝和艺术品行业带来机遇。”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与国民收入的提高,奢侈品消费的主流心态早已不是“炫耀”“得瑟”与“装腔作势”了,悦己式、享受型正成为主流。环顾四周,奢侈品越来越平常地点缀着国民的日常生活。


任何一个群体对美好之物的渴望都不应被忽视,任何一个群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应该被尊重——享用更丰富且优质的物质,享受更多元且高级的精神,奢侈品正是此双重消费合而为一的最佳载体。


五月也会很快过去。中国作为当今全球为数不多的仍在持续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依然是全球奢侈品行业寄予厚望的“翻盘之地”。当下最关注上海疫情动态的,除了各省人民,还有远在欧美的各大奢侈品牌高管们。

作者:财经作家,资深财经媒体人;专注于创作“奢侈品在中国”书系。

扫描二维码,入群看直播,或直接联系客服


ree

免责声明

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有争议,请随时联系我们!


扫码关注我们吧

微信公众号|温渡传媒

资深媒体人|华美嘉

社群运营 · 融媒制作

公关策划 · 活动推广

ree

商务合作:1-778-707-5568

Email:vandomediacorp@gm

ail.com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vandomedia

Instagram:VandoMedia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reneezhao716

 
 

文章来源: 德国之声

一段时间以来,习近平不断对大力打压资本,大有视其为寇仇的势头。各路资本要么“躺平”,要么“跑路”。但政论家邓聿文认为,最近北京当局似乎发出了不同的信号。

ree

习近平能让资本家们对中国重拾信心吗?(资料图片) (德国之声中文网)中国政府4月下旬连接开了四个会议,主题只有一个,防疫情,稳经济。从中国股市五一节前的暴涨来看,市场收到了当局接下来要千方百计把经济搞上去的积极信号。 在这几次会议中,当然最重要的是在每月末举行的政治局会议。政治局是中国真正的决策机构,它每月的会议根据当月和之前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确立要讨论的事项。这次会议当局向外界传达的信号,是经济到了不得不全力以赴的时候了。 习近平上台后的9年多,正值中国经济从增长的高峰一路回落。此前,中国经历了30年的高发展,已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按照经济增长的惯性,在长时间的高增长后,自身有一个调整要求,会回落到一个相对正常的区间。但中国长达30年的两位数增长,也确实很罕见,除了中国起步时的基数太低,国土广袤,人口太多这些因素可以解释外,也同中共独特的体制有关。这个体制可以为了某个目标,施加各种政策工具,而这即使同为共产党执政的国家,也未必都能学的来。可这样一来,在成就中国经济奇迹的同时,也积累了大量问题。这些问题若不解决,在经济发展的下一阶段,很可能会拖累中国,使得中国在国际竞争中落后。

治理手段粗暴野蛮

习和他的幕僚看到了中国经济的问题和积累的风险,也开出了供给侧改革的药方。但是习的手段太粗暴,尤其到后期,为了某种政治目的,从粗暴到野蛮,就像今天对病毒的清零一样。这种粗暴野蛮将供给侧改革的良好初衷完全破坏掉了,吓得各路资本要么躺平,要么跑路。 问题不仅如此,各级官员——可能少数除外——过去这些年都把心思用在搞政治,看习的脸色行事,对经济完全不上心,也没法上心。习反腐可能确实让官场清正了些,但也压制了经济,因为一个能干官员很可能是贪官,他今天在研究怎么搞活经济,明天就被纪委带走。在官场人人自危的情况下,没有人会把心思用在经济上。而且,习还发动各种政治学习和效忠运动,整天给官员灌输各种政治安全经,他们哪有时间和精力去搞经济,眼睛一直盯着中南海。可以说,中国经济过去几年还有一个不错的增速,很大程度是出于经济惯性发展的结果,而不是当局的经济政策。

ree

中国的马云们是否能继续踌躇满志?(资料图片) 此种状况在疫情后的当下遇到了极大挑战。疫情发生后的前两年,中国通过严防死守较快控制了疫情,利用这个先机及全球对中国商品的需求,中国经济表现得比大多数国家要好。但也是该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经验让习背上了沉重包袱。西方国家用死几万到近百万人的代价换得了最先开放,而此时中国却因清零政策而陷入疫情的泥沼。尤其是上海封城以及各地为避免出现上海的灾情而加码采取的极端防控措施,不仅带来层出不穷的次生灾难,引爆民怨,更造成经济一落千丈。没完没了的封城和经济的可能崩溃现实地摆在当局面前。中国经济一季度增长4.8%,低于当局设定的5.5%目标,二季度有可能负增长。再加上乌克兰战争产生的地缘政治变数,这样下去说不定会严重冲击二十大,这是让习最揪心的。 所以,习必须自救,在疫情防控和发展经济间取得一种新的平衡。政治局会议强调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根据病毒变异和传播的新特点,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为此提出了“九个要”,动用投资、财税、货币、消费和资本等各种政策工具,释放出稳经济的强烈信号。从上述会议看,当局发力的重点会在以下五个方面: 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交通、能源、水利等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把联网、补网、强链作为建设重点。基建向来是中国政府的强项,也是此轮稳经济的首要任务; 对受疫情严重冲击的行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实施一揽子纾困帮扶政策,这是着眼于稳就业,也有传言称可能直接对民众发钱刺激消费;


全面放开房地产,拉动经济增长。房地产是中国的支柱产业,它的关联形非常广,过去中国政府救经济时经常用这手。习上台后为遏制高房价和炒房,在过去5年死死压制房地产,甚至直接冻结房地产交易;


对平台经济实行常态化监管,放松对各类资本的打压,避免资本选择躺平,促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信心。


然而,中国当局这套名为稳经济实为救经济的系列举措,特别是对资本和资本家的信心喊话,真的能够实现预期效果吗?恐怕很难,有些晚。


习不下台 信心难寻

市场经济是信心经济,也是信誉经济。不管是消费者还是投资家,信心没了,对前景不看好,对政府不信任,任政府如何鼓动,出台多少刺激政策,短期内也许有效,长期看难打消市场的怀疑,除非市场公认的某种标识能够得到扭转。在中国在当下,这种标识就是习近平本人。人们对中国经济没有信心,对前景丧失想象,说到底,是对习这个人没有信心,对他能够改好,把中国带向一个光明的未来没有信心。如果说过去一部分人对他还有点信心,这次上海抗疫出现的种种不可思议的的乱象,把这部分人对他的信心也浇灭了。所以,习近平不下台,大众和资本家的信心就难以建立起来。 实际来看,当底层民众和中产阶级的多数荷包已经瘪了,预期未来会更困难,这个时候政府即使直接向他们发钱,所能起到的刺激消费作用有限。中国民众尤其年轻人的消费习惯在过去十多年来有很大改变,西方的一套消费模式在他们中很盛行,但这是建立在经济会向好,工资会一步比一步高,人们对未来有很高的期待的基础上。可如今现实很严峻,失业很普遍,今年中国应届毕业生的工资期望值已降到6000多元人民币,合1000美元,这种状况如何让人们大把消费?有的只是过紧日子的想法,尤其经历过过去艰苦生活的人。 有鉴于生计不易,放开对房地产的控制这个过去对政府非常有效的拉抬经济的手段,估计这次也不灵。尽管前几年当局对房地产打压得厉害,房价跌下了不少,但对普通民众来说依然很高,而且地方政府不允许房价跌回原来的水平,否则它们的财政状况会更恶化。所以这次放开房地产对部分有余钱想改善住房的人,可能会吸引他们买房,但要起到繁荣房地产行业的作用,基本不太可能。而且还有一个中国人口老化的问题。


资本寒心

至于资本,要恢复它对政权的信心,就更漫长和艰难。习近平这些年对资本的打压,严重伤害了资本和资本家对中国经济和政权的信心。虽然当局强调对各类资本一视同仁,但实际是带着防范和警惕的心态去利用非国有资本的,反映的是习把非国有资本看作政权的异己而非共容的力量,尽管在现实中当局已经离不开它。过去几年,当局通过腐败和偷漏税的指控,将一些有代表性的资本集团的掌控人和私人企业家秘密拘押,投入监狱,没收他们的财产和企业,使资本和企业家战战兢兢。尤其在去年,当局以反垄断和规范为名对以阿里和滴滴两家公司为代表的平台经济和教培行业严厉整治,让中国的非国有资本彻底臣服,可也寒了资本家的心,他们能够选择的消极反抗方式,就是躺平或者跑路,没有了资本的驱动,经济也因失去动力而熄火。 尽管当局因经济困难想重新唤醒资本对发展经济的热情,但习近平对资本的戒备并未减轻。在4月底举办的政治局集体学习上,习把资本上升到重大的经济和政治问题、实践和理论问题的高度,指规范和引导资本关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关系改革开放基本国策,关系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关系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当局举行这次有关资本的集体讲座,目的是要为以平台经济为代表的资本力量松绑,发挥资本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积极作用,为各类资本发展营造有利的市场环境和法治环境,但习仍不忘警告资本具有逐利本性,如不加以规范和约束,会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危害;要强化反垄断,为资本设立“红绿灯”,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这种“既要……又要……”的表述,典型说明习面对资本的矛盾态度。它当然会使得资本家心有余悸,不敢赴当局稳经济之“约”。 可见,在当局这轮稳经济的“大戏”中,真正能够指望的是基建,因为这是政府能够直接掌控的一块,其他的几方面多少会有一些效果,但难当大任。就2022年来说,由于二十大需要一个漂亮的成绩单,至少不能太难看,当局会想方设法加码刺激,以确保实现5.5%的经济增速,或者接近这个指标。但往后,稳经济的效果会递减,由于无法调动民众和资本的信心,中国经济大概率会持续衰退,并有可能出现滞涨。 说中国正处于最近30年来最艰难的状态并不为过。造成这个后果的是习近平,谁要他大权独揽呢?一人既然兴邦,也能废邦,习近平做的是后者。 邓聿文为政治评论员,独立学者,中国战略分析智库研究员兼中国战略分析杂志共同主编。

扫描二维码,入群看直播,或直接联系客服


ree

免责声明

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有争议,请随时联系我们!


扫码关注我们吧

微信公众号|温渡传媒

资深媒体人|华美嘉

社群运营 · 融媒制作

公关策划 · 活动推广

ree

商务合作:1-778-707-5568

Email:vandomediacorp@gm

ail.com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vandomedia

Instagram:VandoMedia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reneezhao716

 
 

文章来源: NewTalk


俄罗斯侵犯乌克兰已经过两个多月,俄军持续造成平民死伤之际,中国仍和盟友俄罗斯进行许多合作。然而俄罗斯总统普京经济顾问季托夫(Boris Titov)表示,中俄经济合作存有诸多问题,中企及中资银行深怕和俄罗斯合作而遭欧美国家连带制裁,因此躲着俄罗斯不敢公开合作,加上欧美技术远远超过中国。在当前条件下,俄罗斯在进口替代的问题上不能只依赖中国。

ree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导引述季托夫说法指出,中俄在政治、外交等领域开展了全方位合作,但经济合作仍存在诸多不足。在目前的情况下,俄罗斯在进口替代问题上不应仅依赖中国。在进口替代问题上,俄罗斯需要认真思考需要什么以及如何替代它,还有在哪里找最好的替代,毕竟并非在美国或欧盟所做的事现在都可以在亚洲或其他地方轻松找到。


季托夫续指,单纯就技术而言,即使中国近年有长足进步,但美国和欧洲的技术仍然领先。当前中企及中资银行根本不敢公开与俄罗斯合作,深怕遭到二级制裁,对中国而言”华盛顿仍然是最重要的贸易伙伴,而我们仅排在第13位。”此外,中俄20年来一直未能完全转向以本国货币结算,导致双方都难以摆脱对美元的依赖,中俄必须加快清算中心及专业银行的创建。


根据自由时报报导,中国专家针对季托夫的言论反呛,俄罗斯经济体不够大,本就与中国不对等,若双方贸易都用本币结算,俄方拿到人民币还可以”全球采购”,中方满手卢布最终只能拿来买俄罗斯产品”很不划算”,中俄完全本币结算”不符合中国利益”,吁请俄罗斯理解中方的顾虑。

扫描二维码,入群看直播,或直接联系客服


ree

免责声明

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有争议,请随时联系我们!


扫码关注我们吧

微信公众号|温渡传媒

资深媒体人|华美嘉

社群运营 · 融媒制作

公关策划 · 活动推广

ree

商务合作:1-778-707-5568

Email:vandomediacorp@gm

ail.com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vandomedia

Instagram:VandoMedia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reneezhao716

 
 

All Videos

All Videos

All Videos
脑动才精: 《大科技蓝筹回调,小盘股鸡飞狗跳,回调即将来临?; 美国经济靠AI还能撑多久?》

脑动才精: 《大科技蓝筹回调,小盘股鸡飞狗跳,回调即将来临?; 美国经济靠AI还能撑多久?》

01:10:32
《黑天鹅未至,金发姑娘行情依旧?》个股分析: CRWV,CRCL, ORCL,GOOG。。。。

《黑天鹅未至,金发姑娘行情依旧?》个股分析: CRWV,CRCL, ORCL,GOOG。。。。

01:11:34
《四大股指同时冲击光明顶; - Gap Out  - ; 九月魔咒阴影下我的思考》

《四大股指同时冲击光明顶; - Gap Out - ; 九月魔咒阴影下我的思考》

01:10:03
Banner1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