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我们的社交媒体

  • YouTube Social  Icon
  • QQ图片20190302213724
  • Facebook Social Icon
  • QQ图片20190302213855
Vandaveli.png
Image_20240605103349.png

我们的合作伙伴

2.png

文章来源: 华尔街见闻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加拿大央行如期降息25基点。加拿大央行表示通胀压力持续缓解,这是继续降息的理由。尽管如此,行长Macklem警告未来通胀可能面临的风险,他表示,随着基数效应的消退,加拿大的通胀可能会在今年晚些时候上升,而且通胀的上行力量可能比预期更强。不过,最有可能的剧本是接下来进一步降息。


9月4日周三,加拿大央行宣布降息25基点,符合市场预期。这是加拿大央行连续第三次降息,本次降息后,最新的政策利率为4.25%,8月为4.5%。

今年6月,加拿大成为首个降息的G7国家,开启宽松周期。加拿大央行6月降息25个基点,从5%降至4.75%,符合市场预期。此后,欧洲央行也选择降息。美联储预计将于9月加入降息行列。



加拿大央行表示通胀压力持续缓解,这是继续降息的理由。随着整体通胀压力持续缓解,管理委员会决定将政策利率进一步下调25个基点。经济中的供给过剩继续对通胀造成下行压力,而住房和其他一些服务的价格上涨则让通胀获得支撑。管理委员会正在仔细评估这些通胀的相反作用力。高住房价格通胀仍然是总体通胀的最大贡献者,但已经开始放缓。


加拿大央行表示,初步指标显示,6月和7月加拿大的经济活动疲软。加拿大劳动力市场继续放缓,但工资增长相对于生产力仍然较高。


加拿大央行还指出,加元小幅升值,主要反映出美元走低,油价低于7月货币政策报告中的假设。


加拿大央行行长Tiff Macklem重申,进一步降息是合理的,政策制定者们将继续评估经济疲软VS住房和某些服务的高成本之间的矛盾,经济疲软给通胀带来下行压力,而住房和某些服务的高成本使通胀保持在高位。

Macklem表示,随着通胀越来越接近目标,需要越来越警惕经济过于疲软和通胀下降过多的风险。


...... 待续(见广告后)



尽管如此,Macklem警告未来通胀可能面临的风险,他表示,随着基数效应的消退,加拿大的通胀可能会在今年晚些时候上升,而且通胀的上行力量可能比预期更强。

不过,最有可能的剧本是接下来加拿大央行进一步降息,Macklem表示:

如果通胀继续按照我们7月时的预测大体下降,我们有理由进一步下调政策利率。我们将继续评估通胀的反作用力,并逐次会议做出货币政策决定。随着通胀越来越接近目标,我们希望看到经济增长回升以吸收经济中的闲置,从而使通胀可持续地回到2%的目标水平。

加拿大央行的降息决定公布后,美元兑加元跌至盘中低点:



财经金融博客Zerohedge评论称,随着物价上涨和货币下跌,匈牙利可能已经结束降息,成为本轮周期中第一个提前结束宽松的央行。其他央行在到达这一立场之前还有一段路要走。等到那时,加拿大央行当然会被迫放弃宽松政策。


今年7月,市场普遍认为加拿大央行的立场发生了重大转变,该央行对通胀态度发生了显著转变。风险平衡也在发生变化。官员们似乎更加确信价格压力已得到控制,并越来越关注经济软着陆。本次9月会议是7月立场的延续。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建了一家位于温哥华的华人社交媒体平台, 目前在运营的节目有

1, 安心学堂(168classroom.org)

2,谈股论金 (Freedomclub.biz): Youtube@Vandaveli

3, 线下俱乐部: 温哥华温渡俱乐部



关注我们


每周五下午5:00-7:00直播: 报名链接: https://us02web.zoom.us/.../571.../WN_cuCx2zB0SgWwkcwLK1HIvA


2023股市面临巨大风险,关注“一级市场”投资机会

我们特别邀请了中国第一个私人银行(北京商业银行)的发起人 - John Wang为我们一对一解析一级市场投资机会和风险 “一级市场”投资研讨,不对公众开放,仅限“实名”认证的注册会员


加入方式: 1, 微信: Vandave

2, WhatsApp: 604-7227628

3, 视频号: 时空“资升堂”联系在线客服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站场,对文章内容概不负责。如有争议,请随时联系我们!



文章来源: 罗sir职话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老龄化社会正加速到来,对年轻人来说,它到底意味着什么?

更现实的担忧,可能还是自己退休后的养老金问题。

根据社科院在2019年发布《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的说法,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将在2028年之后收不抵支,年度缺口达到1181.3亿元,并在2050年扩大近100倍至11.28万亿元。


而养老金累计存余情况也不容乐观,它在2027年累计达到峰值6.99万亿元后将逐年减少,可能在2035年耗尽。

这是社科院基于企业缴费率为16%以及当时人口结构变化所做的预测,并且包含了财政补贴,如果剔除补贴,养老金可能更快用完。


最近刷屏的和老龄化社会强相关的另一个热点,那就是延退了;许多人刷到消息说90后将面临65岁退休的情况,按照这个时间点去推算,差不多就刚刚好是2050年这个时间节点。

2050年,我国最早一批90后将迈入60岁,届时他们还有五年时间才能够退休,与此同时,按照社科院的预测,那一年我国养老金年度缺口将达到11.28万亿元。

养老,越来越成为一个大问题。

延退不延退的,这不是我们能够左右的事情,但对年轻人来说,当然更应该关注自己65岁退休之后的事情,但在今天这样一个退休体系下,一切都变得更加不确定性起来。


按照人社部的数据显示,在剔除财政补贴后,我国2014年开始,养老保险基金就支出大于收入,当年度缺口1321亿元,并且逐年扩大。


社科院社保研究中心研究员张颖华2018年5月接受《经济参考报》采访时就表示,养老基金支出增速明显快于收入,2013年累计结余可支付超过18个月,到2017年已经不足14个月。


这意味着,养老金存在着很大的压力。


尤其是考虑到进入2020年以来,我国第一代婴儿潮进入60岁,步入退休年龄,这也意味着领取养老金的人将会更多,在人均预期寿命不断上涨的背景下,养老金也直面挑战。

仅仅是2023年,我国就有高达1700万人步入60岁。


名义上我们每个月缴纳的养老金是自己退休后的一个养老保障,但从操作上它是当下退休的人每个月领取的养老金来源,而我们退休时的养老金,则取决于下一代每月缴纳的养老金。

而在一个高度老龄化社会里,最显著的标志就是年轻人赡养老人的成本在加大。

人社部数据显示,2000年我国老年抚养比约为9.92%,也就是10名缴费者赡养1名老人,到了2017年这数字升为15.9%,也就是约6名缴费者就要赡养1名老人。


社科院2019年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认为,未来赡养老龄化压力会更高,根据它的测算,2018年全国超过2名缴费者赡养1名退休者,到了2022年,则不到2名缴费者赡养1名退休者。

更恐怖的可能还是2050年,根据该报告的测算,到了2050年我国的缴费赡养率将达到惊人的96.3%,这意味着1个年轻人要养1个退休老人。


到了90后这一代人退休,1个年轻人养1个退休老人,这是什么概念?


哪怕该年轻人不结婚、不生育、不需要赡养父母,但即便如此,一位退休老人的退休金,也足够让年轻人感到压力山大。


因此养老这件事,最终我们可能还是要依靠自己,这是最保险,也是最稳妥的做法,没有之一。

不仅仅是社科院,中金公司、国泰君安等投行同样测算过我国养老金“耗尽”时间,得到的结论和社科院也是相似的,2022年或2023年,如果不考虑财政补贴,中金公司甚至预计2019年养老基金就将用完。


这是全国整体的情况,如果考虑到一些地区的养老金,缺口则更大。

早在2014年,河北、黑龙江和宁夏等地区的养老金就出现了当期收不抵支,到了2015年这一情况更是扩大至6省,到了2019年全国更是有20多个省、区、市出现了当期资金缺口。

随着我国老龄化不断加深,新生儿越来越少,对90后乃至80后这一代年轻人来说,自己养老或许是最稳妥,最理性的做法。


从2018年7月开始,我国就建立了养老金转移支付调剂制度,根据同花顺数据显示,2018年中央对地方基本养老金的转移支付为6696.56亿元,比2010年时增长了365.35%。

老龄化压力越来越大,但更多的,这压力是年轻人承受的,而非老年人本身。

毕竟今天退休群体所发放的养老金,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年轻人所缴纳的养老金。


我国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全球每4个老年人就有1个国人,到了2050年,我国高龄老人占比还将超过10%,一个老龄化社会的赡养负担,最终都会不可避免均匀分摊到每个年轻人身上。

按照育娲人口《中国人口预测报告2023》的预测,我国在2030年将进入占比超20%的超级老龄化社会,之后持续快速上升至2060年的37.4%,到了2080年,届时我国总人口有近一半都是老年人。


这也符合社科院预测的2050年,我国将是一个年轻人赡养一位老人的情况。

总人口一半都是老年人,这当然是非常可怕的事情,这意味着老人将不可避免分走一半的社会资源,这其中就包括养老、医疗等等,对年轻人来说,届时的社会压力也就只会更大。



......

微信: Vandave Facebook: /Affluentdave

Youtube: /vandaveli  Email:wegovisa@gmail.com

 

老龄化社会,我国未富先老的问题非常突出,这也加剧了老年人依靠养老金的无奈局面,随着养老基金池的压力加大,未来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物质保障,也将会非常考验社会的福利底线。


早在200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的时候,我国人均GDP只有959美元,而日本、韩国在老龄化达到7%的时候,人均GDP分别为1685美元、12257美元。

到了2021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超过14%,当时人均GDP为12618美元,而美国、日本、韩国在进入深度老龄化时人均GDP分别为5.5万美元、4万美元和3.3万美元。


人口结构决定着一个经济体的增长未来,其中就包括生产率、人均GDP等等,但我们在进入深度老龄化时,人均GDP依然只有1.2万美元,远不及日本和韩国的三四万美元,这也意味着,尽管我们创造了一个经济增长奇迹,但具体到人均GDP,我们可能错过了一个结构性的东西。


历史上,从未有一个经济体在进入深度老龄化后,GDP总量和人均GDP还能够有大幅增长空间的。

考虑到未来不可避免的沉重养老负担,以及目前仍然较低的人均GDP,我们的沉重负担可能还没有开始。

今天对普通人来说,最重要的只有一点,那就是存钱,把存款做多元化的资产配置,包括理财、基金、甚至是个人养老金等等,运用复利的力量,让我们能够在退休年纪,过上不低于年轻时候的生活质量。


否则,等到我们退休那一天,按照现行的养老金走向和老龄化,如果仅仅依靠养老金,我们的生活质量,会不可避免走下坡路,这几乎是肯定的。


更年轻的人口,决定着更高的经济增长率,当然也带来更多的经济机会。


1991-2013年,我国劳动力人口从7.7亿增至10.1亿,同期GDP年均增长15.8%,创下一个高速经济增长奇迹。

2013-2023年,我国劳动力人口从10.1亿降至9.6亿,期间GDP年均增速只有8.5%。

现在,随着我国劳动力持续性下降,劳动力萎缩对经济增长的负面效应也开始显现,具体到微观感受上,我们会发现未来数年都是一个钱越来越难挣的时期。


除了沉重的养老负担外,对于新生儿的生育养育教育成本也是今天年轻人的一大负担之一,上有老下有小,年轻人两头承压,这也会反过来阻碍年轻人的生育意愿。

年轻人不生育,又会反过来影响劳动人口规模,进而加重社会养老负担。

这形成了一个负面循环。


对个人来说,处在这样一个时代里,继续努力变得更卷,亦或是放宽心态躺平都是自己的选择,但最重要的问题依然还是,当你缓缓老去的时候,你又该怎么办?

养老,靠谁都不如靠自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建了一家位于温哥华的华人社交媒体平台, 目前在运营的节目有

1, 安心学堂(168classroom.org)

2,谈股论金 (Freedomclub.biz): Youtube@Vandaveli

3, 线下俱乐部: 温哥华温渡俱乐部



关注我们


每周五下午5:00-7:00直播: 报名链接: https://us02web.zoom.us/.../571.../WN_cuCx2zB0SgWwkcwLK1HIvA


2023股市面临巨大风险,关注“一级市场”投资机会

我们特别邀请了中国第一个私人银行(北京商业银行)的发起人 - John Wang为我们一对一解析一级市场投资机会和风险 “一级市场”投资研讨,不对公众开放,仅限“实名”认证的注册会员


加入方式: 1, 微信: Vandave

2, WhatsApp: 604-7227628

3, 视频号: 时空“资升堂”联系在线客服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站场,对文章内容概不负责。如有争议,请随时联系我们!



文章来源: AI未来指北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和机器人行业八竿子打不着的迪士尼,居然也在做机器人,而且还做了很长时间。

最近,迪士尼研究中心发表论文,介绍一款专为娱乐而生的双足机器人,并详细拆解他们做双足机器人的技术细节。

(图:paper.Design and Control of a Bipedal Robotic Character)


这则论文所拆解的机器人,具有5个自由度的腿部和4个自由度的颈部及头部组件。其实它早在2023年底特律IEEE/RSJ大会上就出现过,在现场,小机器人嘴巴里咿咿呀呀地“念咒”,双腿可以“萝卜蹲”,走路会发出声音,整个形象萌翻全场。就在前不久的英伟达GTC大会上,它还和黄仁勋撒起了娇。

(图:2024英伟达GTC大会现场,黄仁勋和迪士尼机器人互动)


无论如何,除了电影里的机器人角色,“迪士尼”都好像和“机器人”没有半毛钱关系,那么,迪士尼为什么要做机器人?迪士尼真的想要抛弃老本行、转而跨界抢波士顿动力和特斯拉的饭碗吗?


一切为了孩子


从1955年华特·迪士尼决定在制片之外单独开辟乐园开始,机器人就一直是迪士尼主题公园的特色。60年代,华特·迪士尼就尝试过在主题公园放置“有声电子动画”,即动作有规律的机械人物。


1963年,迪士尼乐园魔法提基屋(Enchanted Tiki Room)的热带鸟亮相,这些机器鸟可以根据预先录制的曲目进行移动和“歌唱”。而今,在部分乐园里,一个Tiki房间有200多只鸟,还有鼓手和魔法喷泉,机器鸟还可以说话、跳舞、能够在客人用餐的时候为客人唱歌。


(图:迪士尼乐园 热带鸟)

1964年,迪士尼开始从“音频电子动画”转向“人形电子动画”,亚伯拉罕·林肯就是迪士尼推出的第一个全动画人物形象,他就像一位电子演员,向观众展示剧情,还可以发表“葛底斯堡演说”。不久之后,人形电子动画的剧目从单人变成“群演”,目前知名的“进步旋转木马”的首次问世,就发生在1964年10月的纽约世界博览会。

(图:迪士尼乐园 亚伯拉罕·林肯)


但这些电子人物是缺乏灵魂的,他们的动作都是事先被设定好的。在迪士尼随后的电子动画创新中,手段不外乎是更换角色或剧情,抑或是通过扩大“人物”规模来吸引游客注意力,1967年,在迪士尼乐园的加勒比海盗游乐项目中,有100多个有声电子海盗和市民。这些角色都像被上了发条的钟表,受到动力支撑后,便开始机械地、循环地转动,甚至有游客看久了后“打瞌睡”。


迪士尼的工程师们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发现“这届孩子不好骗”,作为主题公园游玩的重要主体,孩子们的见识跟随着时代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如果道具做得不够逼真,他们可能很快就会失去兴致。比如,以前到游乐园,简单的机械玩偶就让孩子玩得乐不可支,现在你跟孩子说“看,这是米老鼠”,他可能会盯着玩偶看半天,一脸认真问“爸爸,这个米老鼠为什么不眨眼”。


于是,迪士尼工程师们不断改进角色,努力让电子动画的角色更加逼真和流畅。


2010年,迪士尼迎来其电子动画领域的“巅峰”,名为“A1000”的动画角色上线,这些角色更具有灵动性。其中阿凡达主题乐园的“歌之萨满”便是A1000中的代表性角色,她可以灵活地一边唱歌一边配合敲鼓。可以看出,相比较于20世纪偏静态的角色,“歌之萨满”从头部到上肢,整体的动作幅度更大,更具备令人释放压力的功能。

(图:迪士尼 歌之萨满)


歌之萨满的制作过程也十分复杂,在这张“阿凡达”的面孔之下,是一系列精细化的零件排列:

(图:面具之下的歌之萨满)


但“歌之萨满”只能被“钉”在特定的场景,唱出特定的曲子,这些曾经能够玩儿得转的“循环播放”体,越来越难满足从小就浸泡在社交网络和游戏世界中的孩子。


......

微信: Vandave Facebook: /Affluentdave

Youtube: /vandaveli  Email:wegovisa@gmail.com

 

为了获取21世纪网络原住民们的青睐,迪士尼乐园需要更换策略,一是更高频次地进行机器人创新,来保持游客的新鲜感;二是这些角色需要更加刺激、惊险,或能够戳中游客的某个情绪点。


“超人”角色应运而生,2021年,迪士尼的“特技电子”机器人走向前台。

(图:迪士尼 特技电子机器人 蜘蛛侠)


这个在65英尺高空“驰骋”的蜘蛛侠不是真人扮演的杂技演员,他是迪士尼研发出来的特技机器人,在整个表演过程中无需任何绳索。脱去外皮,迪士尼的特技蜘蛛侠是一个全身黝黑的机械结构。

(图:面具之下的蜘蛛侠)


实现在空中“惊鸿一飞”的蜘蛛侠,重95英镑,外表酷似一个人形机器人,但这种相似度仅停留在外形体而已。与人形机器人更复杂的本体、更精密的电机和关节设计比起来,“蜘蛛侠”的本体材料由3D打印塑料和铝、以及数不清的螺丝制造而成,他本质上只是一个内部被放置可移动重物的“连杆结构”。


当这个“连杠结构”被“扔”到空中的时候,内部的重物可以做自由落体运动,再结合工程师们设计的“弹弓系统”和拟人化的飞行轨迹,“蜘蛛侠”就可以实现在空中展现出不同的动作。

(图:“蜘蛛侠”的本体)


在完成任务后,“蜘蛛侠”无法实现真正的“稳定落地”,而是落入到人们视线之外的巨大的“网”中,这倒也符合“蜘蛛”就该“落网”的角色设定。


虽然特技机器人可以完成酷炫的高危动作,但想要保持“逼真感”,就只能远观,不能近赏。此外,特技机器人和迪士尼早期的电子动画机器人其实没有本质区别——它们都只能在工程师为他们规划好的既定动作轨道里运行,并没有摆脱表演“单一”的烙印。


于是,迪士尼工程师们把“瓦力”从动画搬到了现实,就此诞生新一代、可与人类互动的迪士尼机器人。


据称,这款“瓦力”机器人是参照2008年迪士尼发行、皮克斯制作的影片《机器人总动员》中的角色WALL-E(瓦力)原型而做,虽然它们外形并非完全一致,但整体形象和气质大致相似。


(图:迪士尼机器人 《机器人总动员》角色 瓦力)


可见,在迪士尼成立至今的70年时间里,迪士尼不断尝试对主题公园的机器人进行改造和迭代,因为“主题公园”是迪士尼业务的重头戏,为了保住这块阵地,迪士尼需要持续寻找新的增长点,而机器人就是迪士尼主题乐园的突破口之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建了一家位于温哥华的华人社交媒体平台, 目前在运营的节目有

1, 安心学堂(168classroom.org)

2,谈股论金 (Freedomclub.biz): Youtube@Vandaveli

3, 线下俱乐部: 温哥华温渡俱乐部



关注我们


每周五下午5:00-7:00直播: 报名链接: https://us02web.zoom.us/.../571.../WN_cuCx2zB0SgWwkcwLK1HIvA


2023股市面临巨大风险,关注“一级市场”投资机会

我们特别邀请了中国第一个私人银行(北京商业银行)的发起人 - John Wang为我们一对一解析一级市场投资机会和风险 “一级市场”投资研讨,不对公众开放,仅限“实名”认证的注册会员


加入方式: 1, 微信: Vandave

2, WhatsApp: 604-7227628

3, 视频号: 时空“资升堂”联系在线客服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站场,对文章内容概不负责。如有争议,请随时联系我们!



All Videos

All Videos

All Videos
Search video...
麦当劳的房地产神话

麦当劳的房地产神话

04:58
Play Video
连续三天反弹,又转势了?还是死猫跳?2022/09/09

连续三天反弹,又转势了?还是死猫跳?2022/09/09

01:34:25
Play Video
美股9月“开门黑” 美元创二十年新高 - 2022下半年投资展望, 2022/09/02

美股9月“开门黑” 美元创二十年新高 - 2022下半年投资展望, 2022/09/02

01:36:24
Play Video
Banner1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