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我们的社交媒体

  • YouTube Social  Icon
  • QQ图片20190302213724
  • Facebook Social Icon
  • QQ图片20190302213855
Vandaveli.png
Image_20240605103349.png

我们的合作伙伴

2.png

来源:网易


无论是男女老少、还是身在加东加西,加拿大自由党从基层党员到国会议员,近几个月几乎全在忙着推动全民基本收入立法,要求以后在加拿大人人每个月都能拿2000加元

ree

(图自CTV News)


这项名为“建立保障基本收入的国家战略发展法”的C-273法案,已于2月22日获得一读通过。且据CTV News 3月13日报道,“是否该实现全民基本收入”,已被列为加拿大现任执政党4月9日至10日全国大会的重点辩论话题,届时预计将有6000名自由党员参会。

01,特鲁多态度暧昧,内阁成员“非常支持”

当自由党国会议员2020年秋季首次表示,将把全民基本收入列为政策重点时,特鲁多并没有直接表明态度。但CTV称,现任自由党领袖、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好像对这一提案似乎不太感冒,但他也没把话说死。

当法案摆在特鲁多面前,他先是表示,疫情已经把加拿大整个国家的财政赤字拉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现在贸然立法准备以后给全民发钱,起码就时机上来讲,“不太合适”

ree

(图自CTV News)

具体开销得有多大呢,CTV News援引一些经济学家的话表示,要真搞全民基本收入,就算把其他的社会福利全部砍掉,联邦政府每年也至少得再准备440亿加元的储备金——等于说,即便牛奶金、就业保险、甚至是养老金之类的福利全没了,要维持当下的生活状态,4000万加拿大人每年还得比现在多纳税1000加元


羊毛毕竟出在羊身上,难怪特鲁多不敢当即表态,真要实行全民基本收入,这么个搞法不出事才奇怪了。


但特鲁多同时又没把话说死。“很显然,疫情也暴露出了我们国家的弱点,弱势群体多多少少还是被社会福利系统漏掉,”特鲁多说,“我们将就是否实行、怎么实行全民基本收入计划做更多讨论,但现在的工作重点必须非常集中在控制疫情上”。


说到底还是要搞,只不过是时间和方式方法的问题

ree

(图自《赫芬顿邮报》)


特鲁多的态度暧昧,可手底下的人早就按捺不住了——C-273法案的提出人、自由党国会议员Julie Dzerowicz对《赫芬顿邮报》(Huffpost)表示,虽然她不能直接点名,但她确实已经知道“有不少内阁成员”对全民基本收入计划“非常支持”


这些人的名字到现在也没曝出来,而且考虑到Dzerowicz这个人是C-273法案的提出人,是真的有不少部长支持,还是她在为全民收入计划造势?我们也不得而知。但有一条可以肯定:全民收入支持计划如果像上文说的那么来,那肯定是行不通的。


02,旧瓶装新酒,一个月2000能减少犯罪?

按照加拿大自由党、该党老年人事务委员会及其安大略省和BC省分部共同发起的一项决议,全民基本收入计划将秉承加拿大紧急福利金(CERB)的精神,帮助本国数以百万的国民提供维持生计。

此外,该计划将使政府能合并现有的福利计划,并降低管理成本,同时会简化有需要者的申请流程,还会尽量把基本收入者“去污名化”,赋予广大打工人士“对剥削性工资和恶劣工作条件说不”的权利。

ree

(2013年瑞士支持全民基本收入的游行 图自维基百科)

官话倒是一套一套的说,其实讨论的还是个争了好几百年的问题:就减少犯罪而言,到底是把钱花在暴力机构上更有效,还是把钱简单粗暴地发给穷人管用?


一个国家发展到加拿大这个程度,就算没有全民收入计划,要把一个人在这里活活饿死也是相当难的。既然怎么都能活,那随之而来的问题就在于贫困导致的犯罪——而要维护压制犯罪率的暴力机构(例如监狱、警局甚至是法院)、乃至为犯罪活动收尾的医疗保健系统,这笔开销就大了去了。


而且可能比实行全民基本收入的开销更高

所以,想打着“公平、消除贫困”的旗号搞全民基本收入的加拿大自由党,其实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变相降低犯罪率,然后把维护制裁犯罪的开支降下来,这才是大头。


而且还有,“公平”和“消除贫困”的借口好用啊,可以更容易站上道德的制高点啊!你不同意加拿大搞全民基本收入是不?行,那你就是冷漠,就像参议员Kim Pate控诉的那样,“冷漠(Apathy)正是这几十年加拿大始终无法推行基本收入的原因之一”。


全民基本收入计划从加拿大参议员David Croll首次提出,到2021年差不多有50个年头,全民冷漠了50年可还行?不在加拿大搞全民基本收入计划的原因,说到底还是因为不敢:因为没人知道这个计划是否在短期内有效,而全国的财政,也没法在前途不明的情况下大规模地采取如此激进的措施。

曼尼托巴省Dauphin市曾经于上世纪70年代搞了个类似于全民基本收入的“Mincome”计划,但《赫芬顿邮报》的报道中没有提到这个地方的犯罪率是否有所下降,只是说这里拿基本工资收入的人住院率降低了——还不知道是不是因为50年过去了,大家身体变好了的缘故。


这种事,程序站特鲁多,还是细节上多开开会,谨慎点好。

ree

免责声明

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对文章内容概不负责。 如有争议,请随时联系我们!

ree

 
 

来源:加国房产网;原创 小李飞毒


按照惯例,下周就是加拿大政府向议会提交预算案的最后期限了。但加拿大媒体在3月10日爆出猛料称,加拿大政府根本不可能按时提交预算案,因为加拿大政府在2020-2021财年有近4000亿加元的财务大坑还不知道怎么填!

ree

加拿大联邦政府财政部长办公室也证实,2021年3月,加拿大政府不会按时提交预算案。 根据法律,加拿大的财政年度是每年的3月31日结束,4月1日开始。 财政部的表态意味着加拿大民众有可能要在一个财务裸奔的政府带领下打完抵抗新冠疫情的后半场了。 加拿大媒体指出,预计2021-2022财年加拿大的疫情福利预算将缩水86%,也就是加拿大人的福利金打到一折起了。 黄三水说加拿大政府就像一个拿着大额信用卡的孩子,在第一周就把卡刷爆了,接下来的几个星期只能带着大家一起吃土。 2020年,加拿大基础货币增加了263%,排名世界第一。而公认最会印钱最敢印钱也最有资格印钱的美国基础货币发行量也只增加了90%左右。 可谓发钱一时爽,还钱愁断肠。 财政部长方慧兰在2020年11月发布的报告中就提到2020-2021财年联邦赤字预计高达3816亿加元,不分男女老幼加拿大人均一年内欠下1万加元公共债务,而这些公债未来都是要纳税人偿还的。 四个月后,加拿大疫情不减,媒体预测加拿大2020-2021财年实际财政赤字或已经突破4000亿加元,但此时加拿大政府已经绝口不提这件事,甚至预算案都已跳票。 黄三水说,G7工业国中,加拿大是唯一没有按时提交预算案的,想必是账目实在太难看,甚至难看到已经没有提交的勇气了。 加拿大议会预算官Yves Girou发布报告称: 1、2020-2021财年,加拿大政府用于抗疫的拨款为1595亿加元,而2021-2022财年可能只有227亿加元,仅仅是上一财年的零头。 2、2020-2021财年加拿大总计向加拿大居民发出1220亿加元现金补助,但2021-2022财年预计只有430亿加元可发,直接福利削减三分之二。 3、用于推动就业的预算将从2020-2021财年的824亿砍掉一半。 4、公共卫生预算则从298亿加元直接砍到88亿加元。 加拿大的社会福利在2020-2021财年达到了世界顶峰,但2021-2022财年将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滑落。 那这么大的窟窿谁来填呢? 答案或许是:加拿大全体房奴。

ree

当地时间3月10日,美联储发布报告称,加拿大房地产泡沫正在重回2017年的高点。 美联储指出,加拿大房地产买家正在用非理性的方式推动地产市场的繁荣,但这种繁荣的背后或许是不道德的。 首先,拼命加杠杆的买家只需利用20%-35%的首付就能撬动上百万的房产,尽管他们不认为自己会输,但已经把社会财富和国家经济置于危险境地。对这些疯狂的投机客来说,他们的行为是不道德的。 其次,加拿大三级政府是房地产政策的制定者,其中联邦政府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控制货币发行速度和资金流向,省市两级政府则利用税收政策从火爆的地产交易中牟利。 加拿大媒体则在日前爆料称,列治文市政府正在通过大幅提高地税的办法收割本地屋主。 黄三水说,从逻辑上这没有错,有产阶级不会因为被割几块肉就上街闹事,因为他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有很多家庭事务需要处理,还有老人和孩子需要照顾,就算被政府割了韭菜也只能抱怨两声。 报道中提到的Albert Lo给市政府写了一封长信,指责列治文市政府增加地税幅度达到5.68%,完全不考虑市民的实际财务状况。 更令人不解的是2020年列治文市政府官员的薪资上涨16%。 加拿大三级政府的运转都依靠税收,而最能增加税收的行业显然不是制造业,也不可能是农业,只有房地产业有能力为加拿大三级政府填坑。 房地产每一次交易都能为政府带去交易税、资本利得税、地税、相关人员和企业的所得税,同时还能刺激上下游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就业和税收。 黄三水说,4000亿的赤字虽然很大,但仅仅BC省的地产总估值就高达近3万亿加元。如果这些房屋全部还手一次,所产生的GDP几乎就可以解决赤字问题。 所以,政府才是地产市场繁荣和房价上涨的最大受益者。 正如美联储所说,房地产市场最大的风险或许就是道德风险。

ree

免责声明

文章内容不代表本微信公众号立场,对文章内容概不负责。 如有争议,请随时联系我们!


 
 

来源:加拿大移民论坛

加拿大税务居民每年税季得做2件大事:申报全球收入和申报海外资产。

加拿大规定:在一年中的任何一个时间点,只要持有海外资产的成本总额超过10万,必须申报。申报海外资产的截至日期和个人税的申报日期是同一天,都是4月30日。

海外资产总成本少于10万加元的,不用申报。

对于新移民,海外资产的成本总额就是他成为加拿大税务居民当天的市场价。新移民登陆后第一年无须申报海外资产,第二年才必须申报。

我们顾虑重重,不理解为什么前半辈子在中国辛苦攒下的钱财房产,到了加拿大却要合盘托出?在国内有多少资产和加拿大有什么关系?

所以,大家纷纷来问:不报行不行?

类似的问题还有 “不报的话,CRA能知道吗?” “少报些,行不行?”“多报些,行不行?”

按时申报海外资产是税法的要求,不按法律的要求做就是违法。你说行不行?

大家对申报海外资产如此抗拒的原因很简单 – 就是怕交税。加拿大是万税之国,这么多财富得白交多少税啊,哭到心碎!

先聊几句税务上的两个词: 资产和收入

资产是经济资源,是可以带来更多钱的东西。我把1万元存银行,一年后连本带利拿回1万零5百。这1万块是本金、是资产;500元利息是本金上产生的收益,即收入。同理,我将一套价值80万的房子出租,每年收到租金2万。房子是资产,租金是资产带来的收益,即收入。

再说报税,个人报的税表是 personal income tax return, 报的是income,然后才交 tax。反过来说,不是income的就不用交 tax。500块的银行利息和2万块的租金是income,所以要计税;而1万块的本金和80万的房子是资产,不是income,因此不需要为之交税。可见,申报资产是不涉及交税的,只有当资产上有了收入,才要为收入交税。

少报些海外资产,好不好? 意图少报海外资产的原因是不想向税务局完全坦白“家底儿”。自己有多少钱为什么让外人知道!这个想法对不对呢?

少报的直接的后果是将来把资金转入加拿大的时候,无法对未申报的资产来源做合理解释。明明有500万却只报了300万,当另200万转进加拿大的时候该如何解释?不是资产那只好是收入了,CRA喜欢“收入”,因为是收入就要依法纳税。

多报些海外资产,好不好? 有人说,那我多报些海外资产,将来资金转入的时候,也好留个“富余”做合理解释。这个办法好么?

前面已经说了资产是可以产生收入的经济资源。有了钱,我买房买地、买股票基金,这些都是资产,为的是将来能带来收益。故意夸大资产,CRA势必期待着某一天你有相应的收益。一旦在合理时间内没能体现出这些收益,CRA就好奇了,刨根问底地琢磨下你的资产,怎么还没有收益呢?结果十有八九是不妙的。

有人说那我可以解释这些资产就是没有收益啊,房子没租干放着呢、股票基金没分红正套牢着呢。但是,资产总有被处置(dispose)的一天,要么卖了,要么视同卖了(deemed disposal),那时候你就要想法子为当初故意夸大的资产的最终去向寻找合理解释了。 少报不行, 多报也不行,那我干脆不报,CRA能知道么?

呵呵很能,近年来各国联手打击国际逃税,从2018-09-01日开始,中国和加拿大第一次将金融涉税信息进行了互换。居民的个人信息和存款账户、托管账户、有现金价值的基金或保险合同、年金合约等信息都要被交换。中国已在 2017-12-31日完成了对个人高净值账户(100万美金以上)的尽职调查,在2018-12-31日完成了对个人低净值账户(低于100万美金)的尽职调查。两国定期将本国非税务居民的金融信息互相披露,隐瞒的海外资产信息则无处可逃。

所以,要对自己的海外资产进行梳理,最关键的是要了解中加两国的税收政策和税务居民的界定标准。不要慌,不要乱,这才是我们要研究的方向。

以前没有报,现在该怎么办? 海外资产申报表每迟一天的罚金为$25,最多到罚$2500封顶。 如有“故意瞒报”的,每月罚$500, 最多$12,000封顶;如果CRA已经发信催促了,罚款上升为每月$1,000,到$24,000封顶; 超过24个月,罚款为所持有海外资产成本总额的5%。

免费评估申报

扫码申请,仅限8位!

ree



 
 

All Videos

All Videos

All Videos
脑动才精: 《大科技蓝筹回调,小盘股鸡飞狗跳,回调即将来临?; 美国经济靠AI还能撑多久?》

脑动才精: 《大科技蓝筹回调,小盘股鸡飞狗跳,回调即将来临?; 美国经济靠AI还能撑多久?》

01:10:32
《黑天鹅未至,金发姑娘行情依旧?》个股分析: CRWV,CRCL, ORCL,GOOG。。。。

《黑天鹅未至,金发姑娘行情依旧?》个股分析: CRWV,CRCL, ORCL,GOOG。。。。

01:11:34
《四大股指同时冲击光明顶; - Gap Out  - ; 九月魔咒阴影下我的思考》

《四大股指同时冲击光明顶; - Gap Out - ; 九月魔咒阴影下我的思考》

01:10:03
Banner1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