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我们的社交媒体

  • YouTube Social  Icon
  • QQ图片20190302213724
  • Facebook Social Icon
  • QQ图片20190302213855
Vandaveli.png
Image_20240605103349.png

我们的合作伙伴

2.png

来源:《纽约时间》

据大西洋月刊报道 俄罗斯总统普京本周宣布,俄罗斯将征召约30万名预备役军人和退伍军人,以加强在乌克兰的战争努力。此后,从俄罗斯各城市起飞的国际航班迅速售罄。最近一波俄罗斯人的出走潮包括一家IT公司的高级经理、38岁的安东·沙拉耶夫(Anton Shalaev)和他的15名同事。

ree

安东·沙拉耶夫的领英主页显示,他的位置已经转移到亚美尼亚。 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这些处在服役年龄的男子都离开了他们在莫斯科市中心相对舒适的生活,飞往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他们逃得极为匆忙,沙拉耶夫只在背包里扔了一本书、一台iPad和一台笔记本电脑,将他的道奇留在了原地。 沙拉耶夫和他的同事都是真正的技术极客,是高价值电脑游戏的生产者。他们代表着俄罗斯最聪明、最优秀的人才,是俄罗斯新中产阶级的经济基础——他们属于一批科技精英新贵。在莫斯科的最后一张自拍照中,沙拉耶夫举起一个咖啡杯,上面写着“今天不行,撒旦”的字样。 《大西洋月刊》采访了刚刚安顿下来的沙拉耶夫。他谈到了自己从“爱国者”转向反战人士的历程,他和其他男人们如何逃离,以及他如何对俄罗斯走到了这一步感到后悔。 大西洋月刊:你为什么不想被征召去乌克兰作战? 安东·沙拉耶夫:在普京宣战的那天,我知道我永远不会为这个新纳粹帝国而战。他们是我个人的敌人:他们是一群雇佣兵,从我手中偷走我的国家、占领外国领土、杀害无辜的人。普京的军队指挥官有足够的时间拒绝效忠;相反,他们现在正在招募更多的炮灰。 所以我选择帮助遭受这种恐怖的乌克兰人——用加密货币支付在基辅的避难所的费用,并在社交媒体上写反战帖子。为了鼓励国内的俄罗斯人,我说:“伙计们,看,我就是在莫斯科写这篇文章的,别害怕。” 大西洋月刊:你是怎么逃出来的? 沙拉耶夫:像Yandex和Mail.ru集团这样的国有企业正在强迫他们的员工留下来,但跟他们不同,我们的公司完全不拿政府资助,所以我们立即做出了搬迁的决定。 在机场护照检查处,气氛安静但紧张;在我周围,等飞机的男人们交换着警惕的眼神。我们已经听到了动员令的风声,我本人是在正式宣布动员令之前买的票,所以才花了300美元。但我的同事们是在第二天才买票,票价超过1000美元。 进入出发大厅时,压力特别特别大。边防军把我的每个朋友都带到一个小房间里,审问他们,问他们是否服过役,如果没有,为什么不服役。你知道那种狡猾的边境官员会开个小玩笑:“啊哈,你在征兵当天离开。”当然,他们也检查了我们的名字是否在动员令的数据库中。 大西洋月刊:你18岁的时候服过兵役吗? 沙拉耶夫:没有,我当时考进了莫斯科国家国际关系学院,那里有一个军事专业,所以我就不用服兵役了。我学的是政治学,梦想成为一名俄罗斯外交官——外交部长谢尔盖·拉夫罗夫(Sergei Lavrov)就是那里毕业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认为自己是一名俄罗斯爱国者,随时准备为国效力。 2001年我上大学的时候,学校里还有一些意识形态上的多样性:我们有一个新斯大林主义者,教我们“约瑟夫”是如何铁腕统治的,但下一节课就会是一个教授给我们讲自由主义价值观。如今,这所学校为特勤局招收学生。最近,我听说这位院长敦促学生呼吁乌克兰总统弗拉基米尔·泽伦斯基投降。 大西洋月刊:你怎么看克里姆林宫的决定? 沙拉耶夫:几个老人和一群僵尸正把我们引向地狱。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身边的俄罗斯人表现得就像被僵尸咬过一样,把我的整个国家拖入了一场可怕的战争。我能看到的就是俄罗斯的废柴丈夫们殴打妻子,而整个腐烂的国家体制把我的人民变成了僵尸军团。 他们是我的敌人。 大西洋月刊:你对乌克兰的局势了解多少? 沙拉耶夫:我一直在关注乌克兰的战争新闻——我寻找最好的、最客观的分析。关于这些暴行,我的主要资料来源是乌克兰难民,他们来自被俄罗斯军队轰炸的城市。 我意识到我宁愿进监狱也不愿去和乌克兰军队作战。我公开拥护自己的反战立场。我敦促我的社交媒体粉丝向乌克兰人捐款。这场战争是反人类的罪行。 大西洋月刊:你怎么看俄罗斯国家媒体? 沙拉耶夫:俄罗斯的宣传是一种武器,在那里工作的混蛋是战犯。在整个悲剧中,最大的罪责属于少数高层的老家伙:克格勃官员。 大西洋月刊:你自己感到内疚吗? 沙拉耶夫:我为我们没心没肺的生活,为我们的享乐主义而自责。我们都特别随心所欲,一群电脑极客享受着莫斯科十年快乐而舒适的生活,创作游戏,自己也开开心心地玩游戏。我们以为整个国家都和我们一样;我们不了解我们的国家。 2月24日,当入侵乌克兰开始的时候,我清楚地意识到,那个老人是在孤注一掷。他是一个精神病患者,他不在乎我们所有人、我们的经济和我们的未来会发生什么。 我唯一的希望是他还残存着自我保护的本能,这样他就不会用核武器把我们都炸光了。


内务府 发表评论于 2022-09-27 09:53:15 俄国人口1.5亿,男性占大约45%,适龄人口占大约35%。这么一乘,征兵基数2300万;征兵30万,超过1%。如果如传言,实际征兵100万,就超过4%了。是很恐怖的。 新兵蛋子没有经验,又缺乏后勤与装备,只怕凶多吉少。

Sam大树 发表评论于 2022-09-27 09:35:14 同样是征兵了,乌克兰男人都不跑路, 因为。。。 。。。

肚皮舞 发表评论于 2022-09-27 09:25:40 平均500人征一人? 俄罗斯的宣传你也信?


《纽约时间》出品 微信号:NYandBeyond 发表 2022年09月24日 欢迎转载,请规范署名,添加公众号名片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ree
ree
ree

扫描二维码,入群看直播,或直接联系客服


ree

免责声明

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有争议,请随时联系我们!


扫码关注我们吧

微信公众号|温渡传媒

资深媒体人|华美嘉

社群运营 · 融媒制作

公关策划 · 活动推广

ree

商务合作:1-778-707-5568

Email:vandomediacorp@gm

ail.com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vandomedia

Instagram:VandoMedia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reneezhao716VOA

 
 

来源:华人志V/无相财经

9月20日,教育部在京召开发布会,介绍了这10年来的教育国际合作交流情况,其中提到一点:那就是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中超过80%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


我特意找到了教育部的网站,查到了相关的数据资料,证明这话确实没错。


这就是留学普及化的必然结果。


近10年来,中国老百姓有钱了,对于教育的需求也升级了,但凡家庭条件允许的,都愿意把孩子送出去留学。


从这10年来的留学生数量可以很明显看到这个增长趋势。


留学已经从过去的“精英教育专利”,变成了“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普及教育。当留学生的数量足够多的时候,就必然会产生出多样化的留学需求。


大多数人,出去留学的目的,不再是为了留在国外,而是为了将来回国发展的时候,拿得出一个具有竞争力的文凭。



我们这两年不是经常看到一些新闻,说一个家庭花了几十万供一个孩子留学,结果回来只找到一份月薪5000的工作。


其实这样的新闻背后,就是留学普及化之后,很多人还没有适应,觉得留学生回来就一定要怎样怎样。其实有可能这个留学生当初在国内学习成绩就很一般,甚至因为在国内考不上好大学,家里人才花重金送他去国外留学,自然也进不了什么名校,在国外混了个文凭回来,找一份薪水不高的工作也很正常。


留学生大量回国发展的另一个原因,就算真有一部分人在留学的过程中,产生了留在国外发展的想法,但这也需要实力和机缘。


因为留学生如果想要留在国外,一般都需要把留学签证转成工作签证,而工作签证需要先找到一份国外的工作。


你想,国外的公司凭什么要雇佣一个外国人而不雇佣本国人,又不是“黑工”工钱可以便宜一半,你是留学生,薪水给低了你不愿意,薪水给高了人家不愿意。除非你真的是很优秀,或者所学的专业很热门,才有机会找到工作,转成工作签证留下来。


而且中国的留学生数量那么庞大,太多人可以留下来根本就不现实。


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我们从教育部给出的留学和归国数据可以很清楚看出来,尽管每年的留学生数量都在增加,但选择留在海外发展的留学生数量一直很稳定,都是在12万人左右。说明国外的就业市场,也就能接纳这么多的中国留学生。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国内这十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们回望这十年,还是能够想起许多“激情燃烧的岁月”。


前些年互联网和房地产等行业正值风口红利,猪只要站对了风口都能被吹上天,至于什么时候掉下来,那是后话。


风口造就了许多高薪岗位,开出来的薪水比国外的还要高,那为什么不回国发展呢?毕竟大部分留学生虽然在海外读了几年书,但他们的人脉资源还是在国内,他们也还是习惯国内的生活方式。


留学的普及化造成了留学目的的多样性,国内这十年来的经济快速发展,国外就业市场的容量也决定了能够留下的学生数量。


这三个原因,就是为什么这十年来,中国留学生有超过80%都选择回国发展的原因。


其实,在留学普及化的时代,留学生已经不是可以一概而论的群体了。尽管他们都被称作“中国留学生”,但他们之间的差别也越来越大,有的差别大到根本就不是一类人。


那些真正靠实力考上了哈佛、耶鲁、剑桥、牛津、麻省等等,这些在国际排名上靠前的名校的学生,跟那些去国外听都没听过的学校留学的,差别是巨大的。


这些上了名校的留学生,他们毕业后是有很大机会可以留在国外发展的。当然,他们回国发展也能靠着名校的光环找到一份大厂的工作。至少在前几年,就业形势好的时候,你拿一张哈佛或者牛津的文凭来国内大厂应聘,那起薪完全不一样。


这一类留学生中的“精英”,回国的比例显然就没有那么高了。


根据职场社交网站LinkedIn的数据显示:中国39所985高校毕业的校友,在美国工作的约有20万人。这仅仅是LinkedIn一家网站的数据,实际情况只会多不会少。


这些中国985高校培养出的人才,通过去美国读研、读博、交换生等留学方式来到美国,最后在美国找到工作留了下来,对于美国来说,是一笔巨大的人才资源。


他们大多从事计算机互联网行业,计算机相关技能,数据算法等高科技行业,选择了去微软、谷歌、亚马逊以及苹果等知名企业工作。


在人工智能领域,华人高端人才聚集的情况就更为明显,美国人工智能领域中的外国人才来源,印度占了43.7%,中国紧随其后,贡献了18.8%。


而在人工智能顶尖人才群体里,华人占了29%,是人数最多的群体。

ree

这些人才在来美国之前,基本上都拥有中国知名高校学历,下面是他们排名前五的高校。

ree

根据美国政策研究机构“安全与新兴技术中心(CSET)”发布的报告:那些在美国博士毕业的STEM留学生,有77%选择留下。中国留美STEM专业博士毕业后留在美国的比例更是高达90%!


STEM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英文首字母的缩写,也就是我们大多数人认为的“理工”学科,也是我们国家重点要培养的学科。


这份报告统计了2000年至2015年十几年的数据,超过55000名中国人从美国大学的STEM博士项目毕业,占所有国际毕业生的近三分之一。截至2017年2月,这些毕业生中约有5万人 (90%) 仍居住在美国。

ree

所以,我们不仅要吸引更多的留学生群体回来,还要吸引更多精英留学生回来。


我相信随着中国的发展,坚持改革开放的道路,向世界展示我们的包容和进步,那自然会“梧桐栖凤”。


相关报道:10个出国,8个回来,中国海归怎么了?


这两天,教育部召开了一个发布会,说从2013年以来,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中,有8成的人选择回国发展。在2020年,数据显示有意在国内发展的海归人才数量较2019年猛增33.9%,增幅远高于2019年(5.3%)、2018年(4.3%)的同比增幅。

ree

这实在是出乎意料,毕竟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大部分出国的学生基本就在国外“润”了,为什么还要回来呢?


是国外待遇不好?还是国内的吸引力提高了?还是因为国外疫情,很多人怕出去?


答案或许和你想的都不一样。


留学生为什么要回国?一个留学生的高赞回答是:


自己不够行,别人太行了。


比如,在英国找工作对于绝大多数的留学生来说,都是一项难度很大的任务。


2022年,申请英国留学的人数按照国别划分的话:中国10.6万,印度8.2万,尼日利亚3.1万。


这三个发展中国家占到了一半的数字。

ree

但是,在申请工作签证上,中国的排名却大大掉队了。


印度3.5万人,尼日利亚5.4k,中国1479人。


1479/10.6万=1.39%。


中国留学生在英国读书,且能留下工作的人,不足2%。

ree

问题在哪里?


一方面,是语言关。


相比被英国殖民的印度人和英语系国家留学生来说,中国留学生在语言关,仍存在很大的差距。


另一方面,是专业关。


中国留学生到英国留学,大多就读经济、管理类的文科专业,或者艺术、商科专业,但是英国本土人士已经占据了这些科目的就业岗位。


留给海外留学生的,多是实打实的工科、理科。


在这一点上,中国留学生也很难和印度人竞争。


文科类竞争不过本地人,理工科竞争不过外国人,这就导致大量的留学生在当地混不到工作,只有回国。


除此之外,我国的留学生群体,也出现了低龄化的趋势。


总体而言,就是小学、初中、高中出去留学的人越来越多,占比也越来越大了。


很多高中出去的学生,很大一批是为了逃避国内的高考,甚至有一大部分比例都是中考就被淘汰的。

ree

家长知道这样下去什么都考不上,好在家里还有点小钱,就送出去吧。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这些年,这类群体的学生也越来越多。


当然,也不能一棒子打死,也有那种优秀的,比如谷爱凌


相比于研究生出国,博士生出国,低龄群体出国的含金量相对要逊色许多。


总的来说,学历越低,越容易出去,花费成本越多,水分越大。


学历越高,越难出去,花的成本越少,水分较低。

ree

此外,很多学生出国留学并不是为了留在国外,仅是为了拿到学位,不和国内的高考、考研大军一起卷,这个比例也是非常大的。


国外的工作待遇虽好,但也不是想找就能找。


就拿计算机这个领域来说,想要拿到offer,得付出太多太多的努力了。


比如,国内可能投10-20个公司,就可以拿到好几个面试。


但在北美求职,投200家公司,给你的面试只有1-2个。


而且面试和考编制一样,也是需要考试的,是需要你拿出成果的。


想找关系或者凭借运气得到工作,几乎不太可能。


我搜集了下数据,据不完全统计,根据在美留学阶段的不同:


博士绝大多数(80+%)可以留下来;


STEM硕士(30+%)可以留下来(如果不继续读书的话);


STEM硕士(10-%)可以留下来(如果继续读书除外);


本科(5%)可以留下来。


很多硕士学历以下的人,基本是出于无奈,才回国找工作的。


从教育部另一份数据看,每年留在国外的人一直都保持在12万左右,数据很稳。

ree

也就是说润出去的人数量很固定,只是含金量不足的留学生把分母扩大,“方鸿渐”越来越多了。


当然,也有不少人是主动回来的。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很多中国人去了国外发现,文化、饮食、娱乐等等都不习惯。


还有一些家长因为看到国内媒体转述报道,认为国外疫情很危险,希望自己的子女回来。


不过,这部分群体并不多。


事实很残酷。


我们中国的博士等高学历人才,大部分还是选择留在了美国,因为他们能留下来。


而本科和硕士大部分选择回国,因为他们留不下来。


高等人才外流,中等人才因为国外不要才回流。


这对我们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


机遇是,人才流失量减少了,孩子们知道报效祖国了。


挑战是,高端人才还是不愿意回来。


大国竞争,就是人才竞争。


对于政策层来说,真的要想办法研究对策。


想办法多给高端人才一些实际的优惠政策和补贴,减少工时和不必要的996,这才是让他们愿意回国建设的根本动力。


不要让清北双非和专科一样,毕了业之后,你去搞证券,他去街道办,我去大厂卷,殊途同归。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ree
ree
ree

扫描二维码,入群看直播,或直接联系客服


ree

免责声明

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有争议,请随时联系我们!


扫码关注我们吧

微信公众号|温渡传媒

资深媒体人|华美嘉

社群运营 · 融媒制作

公关策划 · 活动推广

ree

商务合作:1-778-707-5568

Email:vandomediacorp@gm

ail.com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vandomedia

Instagram:VandoMedia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reneezhao716VOA

 
 

来源:中时新闻网

ree

资料照:中国游客在纽约华尔街的铜牛前合影。(2015年8月24日)


中共二十大召开在即,中国全国各地的严厉疫情管控政策有紧无松,对于出入境的管理也极其严格。目前在清零政策控制下,中国持因私护照出国旅游的可能性基本为零。中国的大门究竟何时彻底打开令所有人都感到期盼又觉得不甚乐观。同时,美国的一家咨询机构发现,即使日后可以出国旅游,不少中国人担忧于大规模枪击及其他暴力事件的频繁发生,更加青睐美国之外的旅游目的地。


美国不再是被中国人青睐的海外旅游目的地


自2019年中国武汉爆发新冠疫情以来,时间已经在疫情阴影笼罩之下过去两年半。如今,全世界除了中国之外大部分国家已经取消因疫情带来的旅行限制,恢复了以往的生活常规。


9月12日,总部位于美国华盛顿的市场信息调研机构“早晨咨询”(Morning Consult)发布了一份针对中国旅游者的报告。报告基于对1000名中国人的出国旅游意愿进行调研,题为“中国旅游者忧虑美国大规模枪击以及其他暴力犯罪”。


报告称,在受访人群中,大约1/5表明一旦时机来临,一定会出国旅游。


报告指出,在新冠疫情发生之前,美国的外国旅游者消费榜上,中国排名第三。不过,此份报告可能会让美国旅游业从业人员略感寒心:受访者中,54%表示想去欧洲旅游,只有35% 表示想去美国旅游。而针对这些35%的对美国感兴趣者接下来的问卷发现,他们当中有高达93%的人表示,美国的暴力犯罪让他们最感忧虑,甚至可能改变主意放弃美国而去往别地旅游。

ree

资料照:中国游客在纽约华尔街证券交易所前合影。(2015年7月8日)


如果说受欢迎国家名列前茅的日本、韩国、欧洲等国有地理位置近和飞行时间较短等优势,那么和美国相比,此份报告还发现,中国游客对地理位置和花费相近的加拿大明显更感兴趣。


报告指出,中国媒体对美国枪击案报道力度之深之广,无疑给中国民众造成了深刻影响,尤其是今年5月的得克萨斯州尤瓦尔迪的校园枪击案,该事件造成21人死亡。


在早晨咨询问卷的所有受访者中,大约57%的人表示“枪击案之类的暴力犯罪是我不想去美国旅游的首要原因”;而在比较熟知尤瓦尔迪枪击案的受访者中,大概74%的人表示了这样的想法。

ree

“国际税务和投资中心”国际项目部主任何伟龙(Wesley A. Hill)(照片 由本人提供)


总部位于华盛顿的“国际税务和投资中心”国际项目部主任何伟龙(Wesley A. Hill)曾经在中国生活学习,直到疫情爆发之初离开。他告诉美国之音,自己在中国生活的时候也发现,中国老百姓特别了解美国的枪击事件。“有时候我们在闲聊的时候,我一般会讲天气啊,美食啊什么的,但是他们一旦发现我会讲中文,就会问我,美国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枪?”


清零政策让中国人既不能也不敢出国旅游


“早晨咨询”的这份报告还提到了中国公民对于新冠疫情的担忧:大约2/3的受访者表示,如果出国旅游,染上新冠的可能性让他们非常忧虑。忧虑不只来自生病,更有回国后一系列的严厉隔离政策,甚至痊愈后还要遭遇就业歧视。


在5月23日中国国务院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移民局边防检查管理司司长刘海涛在回答关于“非紧急非必要不出国”的问题时说,“短期出国,有出即有入,国际航班尚未全面恢复,短期出国人员如果滞留在境外,将增加染疫风险,给个人和家庭造成不必要损失。为此,目前组团出国旅游活动仍然暂停,也不鼓励个人出国旅游观光、访朋探友。”

ree

一名中国游客站在北京的主题公园竖立的纽约自由女神像前拍照。那个年代的中国民众还很难得到出国旅游的护照。(1998年6月19日)


目前,中国公民如出国原因是就业商务、科研、留学、就医、探亲等必要事由,尚可得到允许,但是对于以旅游为目的的出国行,大门基本上已经关闭。


居住在北京朝阳区,从事文化交流工作的周女士(此处应本人要求为化名),疫情爆发前每年出国旅游至少两次。她最后一次出国旅游是在2020年1月,非常幸运的赶上了中国公民可以出国旅游的末班车。自从那次从新加坡和印尼旅游回来之后,她还没有踏出国门一次。


周女士告诉美国之音,她很怀念可以出国旅游的日子:“早就想出去旅游,哪怕不出国,去趟香港也可以啊。”


已经持有美国签证的周女士表示,一旦旅游放开,她肯定会选择再去美国旅游。“因为首先我去美国容易方便啊。而且去美国到了美国以后,什么要求都没有。然后美国我有好多朋友,去见见朋友也挺好的。”


周女士平时也会关注美国的新闻,但是对她来说,枪击案或者暴力犯罪并不让她感到担忧:“去哪个地方都有风险嘛。枪击案对我没有影响,我从来没有考虑过枪击案是我去美国要担忧的地方。”


对她来说,染上新冠才是最麻烦的事情:不是出于担心健康,而是忧虑回国后面临的一系列的麻烦。“染上COVID,如果就是我单身一个人,对我来说没什么影响。但是染上COVID,回国确实对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生病本身没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后续有好多事就麻烦了。”


所有人都在关注清零政策何时结束


今年9月,历经重重困难终于踏上出国飞机的李女士(此处应本人要求为化名)向美国之音讲述了她的经历。她说,之前买机票,做核酸检测,各种填表,都还算顺利,真正难的是到了中国海关出关那一步。


“海关会问的很详细,而且不保证你一定会过。我知道有人被拦下来过,原因都是他们不是出于‘必要原因’出国”。李女士本次出国是因为开会,拿着海外合作方的邀请函,到了海关之后受到非常详细的盘问。


“问的东西挺出乎我意料,特别多。问为什么要去,问每一天的行程,问这个会议为什么必须得你去,然后为什么不能线上开,之后你在那边的花销是不是公司给负责。然后又翻到我的支付宝去看我的公积金,社保,在公司工作的年限,还看我的居住记录,微信的小区群,还问我爸妈在不在国内,什么时候回来,返程机票,在美国认识谁。”


因为时间太长,李女士当时都以为可能出不去了,不过最终得到放行。“我在美国这边当时行程都定不下来,因为感觉可能出不去。但是最后看半天,我觉得还是邀请函起作用了,就放我出去了。”


国门关上后,国人出不去,外人也进不来。8月30日美国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旅行建议”里,把中国列入第三级别的“重新考虑”。旅行建议一般分为四级,第一级为“正常防备”,第二级为“加强防备”,第三级为“重新考虑”,第四级为“勿前往”。


美国国务院网站为把中国和香港作为“重新考虑”的旅行目的地做出了冗长的解释。解释称,任何去往中国和香港的美国公民,必须做好被隔离的准备。隔离期间不能离开酒店房间,同时准备好频繁接受核酸检测。如果检测呈阳性,该人员将会被转移到政府制定的医疗场所,此场所的各项生活、卫生、食品和医疗条件无法得到保证。


该公告还警告了新冠阳性的病人可能会强迫与自己的父母或者子女分离,在中国境内的任何人都可能面临在家隔离或者被带到集中点隔离的可能。这种隔离往往突然通知并且持续时间不可控,被隔离人可能不被允许离开自己所居住的小区,或者大楼,甚至公寓房间。公告建议读者准备好至少两周的食品、水和药品。


何伟龙告诉美国之音,对于很多离开中国的外国人来说,虽然有朝一日重回中国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但是当初吸引他们留在中国的原因已经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选择离开。他们在中国挣的钱相对别的地方来说没那么高了,这是经济原因。同时,中国的大环境也变了。十年前的氛围和现在很不一样,二十年前那就更别提了。”


何伟龙说,如今外国人在中国的重要性也不像以前一样高了。“中国一些城市,比如北京、上海、深圳这些地方,国际化都市化程度越来越高。反过来,这带来一个后果,就是企业不再稀罕那些外国人了。以前,公司可能会乐于雇佣欧美人,现在变得没那么不可或缺了。”


“当然,总是会有外国人生活在中国的,只是越来越少而已。我印象中是自从2015年以来,外国人就逐渐减少,当然疫情之后封城之后走的就更多了。”


已经在机票上花费了六千多美金的李女士觉得,三年之内中国的边境管控都无法恢复到疫情前的状态。


她说:“我觉得全面放开就是说中国人可以随便出来,外国人可以随便进,我觉得未来三五年我都看不到这个可能性。肯定是越来越松,但是完全放开像2019年我觉得是不可能的。COVID今年冬天还得再有一波,然后猴痘国内也有。到明年可能境外进中国的商务旅行可能会比较宽松了吧。但是中国人出境我总觉得会比较严格。”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ree
ree
ree

扫描二维码,入群看直播,或直接联系客服


ree

免责声明

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有争议,请随时联系我们!


扫码关注我们吧

微信公众号|温渡传媒

资深媒体人|华美嘉

社群运营 · 融媒制作

公关策划 · 活动推广

ree

商务合作:1-778-707-5568

Email:vandomediacorp@gm

ail.com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vandomedia

Instagram:VandoMedia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reneezhao716VOA

 
 

All Videos

All Videos

All Videos
脑动才精: 《大科技蓝筹回调,小盘股鸡飞狗跳,回调即将来临?; 美国经济靠AI还能撑多久?》

脑动才精: 《大科技蓝筹回调,小盘股鸡飞狗跳,回调即将来临?; 美国经济靠AI还能撑多久?》

01:10:32
《黑天鹅未至,金发姑娘行情依旧?》个股分析: CRWV,CRCL, ORCL,GOOG。。。。

《黑天鹅未至,金发姑娘行情依旧?》个股分析: CRWV,CRCL, ORCL,GOOG。。。。

01:11:34
《四大股指同时冲击光明顶; - Gap Out  - ; 九月魔咒阴影下我的思考》

《四大股指同时冲击光明顶; - Gap Out - ; 九月魔咒阴影下我的思考》

01:10:03
Banner1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