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360
最年轻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可能将诞生在中囯!
2月1日,1996年出生的中国“天才少年”,又发Nature了,这是他的第5篇。
困扰全世界109年的难题被解决了:一下子全球为之轰动,一旦成果落地,将为世界能源行业,节省数千亿美元资金。
其实,这已不是他第一次在Nature发表文章。2018年,他曾一天连发2篇Nature;2020年5月7日,他再次一天连发2篇Nature;2018年,他因发现石墨烯超导角度,轰动国际学界,开辟了凝聚态物理研究的新领域,成为Nature杂志创刊149年来。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的最年轻中国学者。
当年,《自然》发布的年度世界十大科学人物中,他位居榜首,被称为“中国潜在的最年轻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他,就是曹原。
曹原出生在四川成都3岁时跟随父母来到深圳,他从小就是大人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初一只读了一个月,初二读了三个多月,初三还没待够半年就参加了中考,并顺利考上了深圳耀华实验学校。
耀华实验学校以“超常教育”闻名,主管该项目的是副校长朱源,曾任教中国科大少年班20多年。
初来耀华的曹原在老师眼里就是一个“混世魔王”,课桌、椅子、黑板、投影仪、电脑都没能逃过他的“毒手”
据曹原的中学物理老师黄佳堂回忆,“他会把教室的讲台或桌子拆出来,就为了看里面是什么构造,我们都不知道他没有工具是怎么做到的。”中学阶段曹原还在自己家里搭了一个小实验室购置了一批化学、物理的实验仪器经常自己在家进行实验做化学实验所需的硝酸银很贵,也很难买到,他就买来了硝酸,把妈妈的银镯子放了进去,
人工“合成”了硝酸银。
高中学业十分繁忙,他放学回家就10点了,但依旧要花1个多小时的时间捣鼓各种化学试剂。
曹原生活照
别人都是中学三年,高中三年,而他只用了两年时间,就把初中、高中的课都读完了!
2010年,14岁的曹原以高考理科669分的成绩考入中科大少年班学院,并入选 “严济慈物理英才班”。天才代出的中科大少年班竞争激烈,曹原在其中却如鱼得水。有同校的知乎网友回忆,经常在各大教授的办公室看到胸前挂着钥匙的曹原一脸认真地请教问题。
中科大少年班学院
那么多的天才中,唯独他让教授们念念不忘:中科大教计算物理课的丁泽军教授,因教学严谨、苛刻,让许多学生“闻风丧胆”,人称“丁老怪”。但这位“丁老怪”却对曹原赞赏有加,他曾表示曹原是“很聪明的家伙”,本科时仅用一个寒假的时间,就完成并发表了计算机物理课程中相关研究成果的文章,“真的是怪物啊!”现在,丁教授每年上计算机物理课绪论时,都会提到曹原。
(丁泽军教授)
中国科大物理学院曾长淦教授也证实——“这是在我实验室混过的娃。“(本科)在我们实验室还发了一篇PRB(物理学术期刊)理论文章。当时就觉得他太厉害了。”“他是如此的令人放心:只要把题目交给他就行,他一定能做出来!”
(曾长淦教授)
才气过人者往往恃才傲物,但他却非常低调沉稳,不骄不躁,勤学之余他还喜欢天文摄影,他说:“仰望星空总是能让我安静下来。”(这话好像霍金也说过,敢情天才都是如出一辙?!)
浩瀚宇宙,璀璨星空,让他始终保持一种平和谨慎的心态。
曹原的天文摄影作品
2012年,他被选为首批交流生赴密歇根大学学习;2013年6月,被牛津大学选中,受邀做两个月的科研实践;
2014年,获得中科大本科生最高荣誉奖——郭沫若奖学金。
曹原荣获郭沫若奖时与时任校长侯建国院士合影
不久,他在牛津大学实践时的导师陈宇林教授推荐其前往麻省理工学院深造,目前,曹原在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攻读博士,师从物理学家Pablo Jarillo-Herrero,也就是本文提到的四篇石墨烯论文的通讯作者,即项目总负责人。
读博四年,他一直潜心研究石墨烯的超导电性,可这项研究,在国际上还没有先例,而他之后的研究成果,成为了能改变全世界的“神操作”!
我们都知道,从发电站到用户的传送过程中,能量传输是肯定会有损耗的,而且损耗量是非常巨大的。
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海克·卡末林·昂内斯等人发现当汞被冷却至接近0K(-273℃)时,电子可以通行无“阻”。他们将这个“零电阻状态”称为“超导电性”。这也是人类第一次发现超导体的存在,昂内斯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
但悲剧的是,超导体要在,接近绝对零度(-273℃)的环境下,能显现其近乎0损耗输电的能力,而这其中的材料,冷却成本却高得让人绝望!之后,全世界的科学家们,都开始了各种试验,去寻找这种“低成本超导材料”。
1980年时,有人发现了铜氧化物,这种材料达到超导状态的最高温度,约为133K(-140ºC),但是铜氧化物结构难以调整,无法实现超导机制,在超导体的研究上这只是进步了一小步。诺贝尔奖获得者Robert B. Laughlin说:
物理学家们已经在黑暗(超导研究)中,徘徊了30年,试图解开铜氧化物超导的秘密 ......
而今天,我们的这位中国天才少年,就成为了照亮黑暗的那盏明灯!
2018年3月5日,一个重磅消息瞬间引爆全球,让全世界学者都望尘莫及的《Nature》,竟然一天之内连续刊登了两篇,关于石墨烯超导的论文!
出道即巅峰,这名中科大少年班的毕业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生,发现当两层平行石墨烯堆成约1.1°的微妙角度,就会产生神奇的超导效应。
这一发现轰动国际学界,直接开辟了凝聚态物理的一块新领域。时至今日,仍然有无数学者试图重复、拓展他的研究。
封面图片暗示曹原发现的石墨烯“魔角”
2020年5月6日,24岁的曹原与其博导又连发两篇Nature文章,介绍魔角石墨烯研究的新突破,这一次他们采用了一种全新的魔角石墨烯体系:基于小角度扭曲的双层-双层石墨烯(TBBG)。
今天,2021年2月1日,曹原再次在Nature 上刊文,这回,他的研究有了新突破,不再拘泥于双层魔角石墨烯的工作,而是三层!这种超可调超导体的发现,在量子信息和传感技术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具有里程碑历史意义。
此时距离发现超导体,已过去足足109年了,世界终于迎来了这个领域的重大突破!而五篇论文的第一作者,就是中国人,曹原!
两篇论文的第一作者均为Yuan Cao(曹原)
我国“量子之父”潘建伟院士,第一次在《Nature》上发表论文,是1997年,那时他27岁;我国结构生物学领军人物的施一公,第一次在《Nature》上发表论文,那是在1999年,当时他32岁;而他登上《Nature》才仅仅22岁!还一次性当天就发表了两篇!
而刚拿到这篇研究成果的论文时,《Nature》等不及排版,就先行在网站上刊出,并配以第三篇文章做评述,
有网友评价:《Nature》,应该为能刊发曹原团队的文章,而感到荣幸不已,甚至都已迫不及待了!
中国网友们都炸锅了
激动地不仅是中国人,一位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惊呼:“曹原为我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们能做的太多了!”。可以说,他的发现,将带动电子消费品飞速发展,未来在能源行业,能为全球省下数千亿资金!
与此同时,无数大学和科研机构,纷纷向他伸出橄榄枝,甚至愿意聘请年仅25岁的他为教授。然而曹原做了什么呢?他在论文轰动世界后,第一时间回到母校中国科技大学!这份来之不易的殊荣,他选择和导师同学一起庆祝!因为此时距离1978年3月8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成立,刚好40周年,这个轰动全球的研究成果,恰巧成了他回馈给少年班40周年,最重磅的厚礼!
而面对全世界的赞誉和邀请,他只说了一句简单的话:“我是一个中国人,我学成以后要回到中国的。”
英雄出少年,作为一个中国人,他延续了华夏英才的优秀,也扛起了中华民族的荣耀,他已是传奇!
曾经很多人说中国没有核心技术,没有科研实力,今天曹原就用实力,狠狠打了这些人一巴掌!并且过去几十年间,越来越多的中国科学家涌现出来,向世界证明了中国的科研实力。
单说中国科大少年班40年间,输出的卓越人才不胜枚举:81级骆利群,38岁就出任,美国斯坦福大学正教授,并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82级卢征天,旅美时,获美国青年科学家总统奖,现任中国科大千人计划教授;85级杜江峰,中科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大物理学院执行院长、教授;87级庄小威,34岁便成为,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系、物理系双聘正教授,是美国科学院最年轻的华人院士;98级陈宇翱,80后的中国科大教授,获欧洲物理学会“菲涅尔奖”......
正是一批批科研人前赴后继的努力,成就今天强大的祖国!而曹原,毫无疑问是年轻一代中,最为出色的代表。
今天站在世界科技的巅峰的他,并不满足于眼下,他说:“更好的消息还在后面,希望将更多的时间,用来为中国科技创造更多的奇迹。”
少年强,则中国强,中国培养出的这些好少年,也预示了中国未来的强盛之路!
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我们期待,将有越来越多的“曹原”出现,愿他们都不辜负祖国的培养,为中国未来的科技强盛贡献力量。
”免责声明
文章内容不代表本微信公众号立场,对文章内容概不负责。 如有争议,请随时联系我们!
Comentários